一句話為生命打氣

瀏覽啪啦報報時看到來自打氣網的一篇非常有意義的文章,希望藉著部落客的串連,來喚醒大家對自殺防治的重視。如果沒有這篇文章,我還不知道九月十日是世界自殺防治日(World Suicide Prevention Day),真是很汗顏。

每 每出現某些自殺的重大事件時,媒體就會請精神科醫師現身說法,給予所謂的專家意見,到醫院就診、接受治療,似乎是問題的答案之一,然而這仍是過度簡化自殺 的作法,誠然許多人在自殺之前都曾經到醫院就診,誠然我們在面對有自殺危險的病患皆如履薄冰、不敢懈怠,然而,當他們離開診間、離開醫院,那短暫燃起的希 望之火、安全的掩蔽,並不足以織就成密不透風的安全網。支持的環境,來自家人、朋友的聆聽、陪伴,才是更重要的生命之繩。

自殺的危險因 子,如:青少年跟老人,一般男性高於女性,專業族群中則是女性高於男性,罹患慢性疾病或末期疾病、精神病及憂鬱症、罹患酒精及非法藥物濫用者、專業人士等 等,我們可以羅列很多很多的危險因子,但是沒有一個具有百分之百的預測力,也就是說除了小心再小心,沒有更好的方法。而有時候,一句打氣的話就是一線生 機。有個女病人在連看好幾個月的門診後,突然說起堅持看我的門診的原因,她說:那時覺得很沮喪、很辛苦、人生也沒有希望。那時你跟我說「辛苦了,真是很不 簡單,你是怎麼一個人辦到的。」在那當下,她覺得自己被瞭解,雖然還是沮喪、辛苦,但似乎可以再繼續下去。細節記得不是非常清楚,但大致是這樣的過程,這 段話讓我印象深刻,因為自己完全不記得她提的這段過程,卻見識到了言語的力量,即使是無心的一句話,也具有無比的威力,所以要常常說好話啊!

另 外,在上學期修課時,做了媒體跟自殺關係的文獻回顧。歷史文獻顯示,媒體報導自殺事件後,常伴隨自殺事件的增加,通常使用的方式會跟報導的事件相似,而訪 問自殺者的研究也顯示,他們選擇自殺的方法是受到報導的影響。不禁聯想到先前一連串的燒炭自殺、上吊、跳樓等等,讓我每每看到自殺的新聞就要生氣的不得 了,終結自己的生命是一件悲傷的事,不需要鉅細靡遺的報導或是放在頭條版面,供大家茶餘飯後閒聊;或是去暗示那些生命正遭逢相同困境的人,可以用這種方式 來終結困境。媒體應該自律,對於自殺事件的報導要低調,避免以頭條新聞的方式處理,報章雜誌也不該放在頭版或頁首,對於自殺者的背景、使用方法應避免詳細 的描述,來降低相關的媒體效應。這到底該跟誰說去啊!?

生命總有低潮,所以我們才有機會看盡各種風景,知曉好的跟不好的之後,才知道怎樣的走法跟風景讓我們覺得舒服,而經歷過低潮之後,「反正最糟就是這樣子了,還有什麼好怕的。」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ye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